Saturday 6 September 2014

果亞


認識這個南印度海邊邦的經過很間接。可以說是透過工作,資料搜集和聊天而知道更多。

一開始是到了同樣是葡萄牙殖民地的非洲小島國工作,在做背景資料搜集時認識了Indo-Portuguese style。果亞成了葡萄牙殖民地後,在信仰上,當地人民被逼改信天主教;在工藝上,工匠要為統治者制作朝拜用或日常用的裝飾品和傢俬等日常用品。這些用品,外形採用了當時歐洲的款式,但細節上揉合了印度莫臥兒的風格,加上印度工匠的巧手和來自東南亞的物料,漸漸區分出來自成一家。

而在印度列城時,跟人聊天時知道,他們不少人像候鳥一樣,夏天在北面的拉達克,冬天就到南面的果亞。賣皮革的小哥來自賈沙默爾,我到的時候已經是季尾,他說過一個星期看看生意怎麼樣,看會不會提早回家休假。剛好我之後會到那裡,就問他兩個月後會不會在,但他說那個時候應該到了果亞。夏天的果亞受季候風影響,雨水太多,外國遊客卻步,到了冬天就剛好,氣溫也不會高到另人窒息。在戶外餐廳時知道,原來他們也是過多大概一個月就全面徹退,到果亞開業。

漂泊的旅遊業者,我想他們若有得選擇的話,都不希望離家太遠。但終究是現實,不得不跟著水源跑。我對這個城市很好奇,在經濟上莫非它和拉達克一樣,有點不健康地單一化,過度依賴旅遊業。問了一下朋友,他說沒去過,只知道有漂亮的海灘但物價很高,不是一般印度人負擔得起的。我大概有個印象了。

找來網上資料看,果亞的旅遊業近年來的確發展得很快,服務性行業漸了總收入的三份四。沈博士文章裡說的果亞本土化,要求更多的自治權力,限制外來移民人口,我想旅遊業發達必是一個主要因素。文裡只提,果亞以人均GDP 計是印度最富有邦,但沒提到它不是印度的金融中心,也沒提到主收入從何來。情況有點像澳門,博彩業的收入令澳門人有全球最高的GDP,只不過是數字遊戲。

聽起來果亞處境又跟香港差不多,外來人口影響本土文化等等相類似問題,可是又不盡相同。表面上遊客錢易賺,吸引到不少人移居果亞,但當中一部份就如我遇到的是候鳥旅遊業者,果亞的遊客生意是有季節性的。問題在,政府為了避免產業過度傾斜,也同時大力發展其他產業,例如藥劑、食品加工、故有的礦業和漁農業,長遠來說是正確的,但就帶來很多如外來人口等經濟高速增長無可避免的問題。

反觀香港,飽和的產業,不斷的接收非勞動人口,一年四季大陸遊客。去年,大陸遊客超過四千萬,果亞接待的不過是接近三百萬......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